Loading...

AI 时代的自我“表达“

人工智能2年前 (2023)更新 ICSteve
169 0

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和“表达”相关的话题。在学生时代,表达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培养,许多行业和专业都注重表达和交流,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会影响信息传达的效果,表达是交流的基础,人类也是从口口相传,到文字到今天的机器表达。在AI时代,表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变得更为突出,任何事物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。

AI 时代的自我“表达“

在过去的一年里,AI发展迅猛。很多人或者行业已经在悄然的进入数字人,数字分身时代。比如你是电台DJ,或者独立博客制作人,已经录制了数百期节目,那么数字化表达的材料可能足够训练一个数字克隆人了。但对于普通人来说,是否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数字化表达呢?

在互联网的支持下,利用各种工具整理数字资产变得越来越简单。然而谈到数字分身,高度数字化生活,每个人可以思考下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是不是记录和收集了足够丰富的资料,答案往往是否定的,我们需要刻意地去准备,去收集生活中的资料并数字化。因此,考虑到AI时代下每个人对数字资料的需求,我们应该如何积累和整理我们的数字资产,以便在需要时用于训练模型呢?

照片或者短视频或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储备的数字素材之一,但音频及说话方式的素材相对较少,除非你是从事声音相关的行业,如播音,播客等。

这里我推荐每天进行一些音频记录,利用强大的技术将其转换为文字。这样的记录方式可以涵盖日常感悟、专业观点等,以此来逐渐建立强大的音频和观点素材库。

在过去,表达主要通过书写、日记、博客等方式实现,这些记录方式能够深度沉淀个人的感悟和思考。然而,这些文字记录相对缺乏直接的语气表达,无法捕捉到面部表情、语调等非语言元素。回顾个人记录方式的演变,我们可以发现从最初的手写日记到今天的数字记录,不仅改变了记录的媒介,也扩展了表达的形式。现在,通过智能手机,我们能够轻松地使用日常说话的方式将日常的琐碎事务、想法和观点记录下来,形成一个更为全面的数字化表达。创作环境也在悄然改变,从原来的必须要特定的纸笔,特定的桌椅到现在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完成音频、视频、文字的记录。

这种进步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公平性,AI教育能否真正普及,又会不会导致数字时代贫富差距的扩大。少数掌握绝对算力的一部分群体,利用广告,利用心理学等,操作着大多数人能看到什么,能消费什么。就像任何教育的普及,落后地区的AI 教育或许还是智能停留在书本上,网络,甚至是电力对于某些人都是奢侈的。

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,面对面的交流逐渐演变成了虚拟空间中的文字和表情符号。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,我们的表达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。语音消息和视频通话成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另一种形式,弥补了纯文字表达所缺乏的直观性。

这种数字化记录不仅在个人层面有益,还能对社会和文化产生影响。在AI时代,这些数字资产可以被用于训练机器学习模型,进一步推动科技的发展。但我们也需要审慎对待,确保数据隐私和安全,以免滥用个人信息。

总的来说,从现在开始注重个人数据的收集、整理和表达是很有意义的。随着时间的累积,你的记录方式将影响未来的表达方式。尽管AI发展使得生产效率提高,但对于个体来说,这也带来了更多的时间去追求更多的事情。希望未来能有一款个人工具,能够全面汇总生活中的各类数据,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